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这一盛会不仅是擘画蓝图的舞台,更是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关键契机。过去一年,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迎难而上,交出了经济总量突破130万亿元、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台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1200万辆等亮眼答卷。这些成就为2025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面对风险挑战叠加的形势,如何将政策红利、人才活力、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仍是亟待破解的课题。
以“正确政绩观”锻造担当有为的干部队伍。干部是发展的“领头雁”。当前,部分领域仍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干部担当作为不足”等问题。破解这一困境,需紧扣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一方面,健全考察识别机制,突出政治标准与专业能力,引导干部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一线锤炼本领;另一方面,完善综合考核体系,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推动干部从“避责思维”转向“解题思维”。例如,四川通过“10条措施”精准对接产业链用工需求,正是将干部执行力转化为发展竞争力的生动实践。
以“大抓基层”筑牢乡村振兴根基。基层党组织是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针对乡村治理中存在的组织涣散、人才短缺等短板,需深化“党建+”模式:一是推进“书记领航”行动,压实党建责任,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如吉林通过党建引领冰雪经济,实现“冷资源”向“热产业”跃升;二是强化人才支撑,通过“引才驿站”“乡土人才孵化”等举措,破解乡村“空心化”困局。蓬江区实施“四项工程”培育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以“创新驱动”激活人才第一资源。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当前,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竞争激烈,但部分地方仍存在人才政策碎片化、产学研脱节等问题。破解之道在于“三个聚焦”:一是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如广西推进人才发展“项目化”,打造“雪域人才”品牌;二是聚焦平台建设,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是聚焦服务保障,优化“引育用留”全链条,让人才安心扎根。国产大模型赋能产业升级、人形机器人亮相春晚等案例证明,唯有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才能赢得未来。
以实干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从湖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到四川“建圈强链”保用工,各地铆足干劲的实践表明,发展实绩源于脚踏实地的奋斗。新征程上,唯有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以干部担当破解难题,以人才创新驱动变革,方能将“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胜势”,为“十四五”收官交出高分答卷,为“十五五”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