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在百年变局与科技革命交织激荡的今天,面对新质生产力勃兴、社会治理迭代升级的浪潮,“本领恐慌”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年轻干部成长的紧迫性,更折射出新时代对干部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唯有将“本领恐慌”转化为“本领突围”的行动自觉,才能在时代大考中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答卷。
以“本领恐慌”为镜:在危机感中校准奋斗坐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当人工智能重构产业格局、数字技术重塑治理模式时,一些干部却陷入“知识迭代跟不上技术升级”“老办法解不了新问题”的困境。从“元宇宙”催生新业态到“双碳”目标倒逼转型,从“银发浪潮”冲击养老体系到“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时代抛出的“考题”越来越难。年轻干部若沉溺于“舒适区”,满足于“吃老本”,只会如逆水行舟,被时代洪流淘汰。黄文秀在扶贫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将“本领恐慌”化为“方言学习笔记”和“产业调研手账”;“航天少帅”于登云在探月工程中从零攻克关键技术,把“恐慌”变成“攻关清单”。实践启示我们:承认“本领不足”不是怯懦,而是清醒;化解“本领恐慌”不能空谈,必须行动。
以“自找苦吃”为钥:在攻坚克难中淬炼硬核本领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新时代的“苦”,是改革深水区的“矛盾漩涡”,是科技“无人区”的探索孤独,是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考题。深圳前海的“改革闯将”主动对接国际规则,在跨境数据流动试点中蹚出新路;杭州“数字专员”投身算法治理,从“技术小白”成长为“场景解铃人”;甘肃八步沙林场青年治沙队用“草方格+大数据”锁住黄龙,把“恐慌”炼成“绿色奇迹”。这些实践印证:本领提升无捷径,唯以“自找苦吃”的魄力跳出“事务主义”泥潭,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锤炼群众工作能力,在科技攻关的“揭榜挂帅”中磨砺创新思维,在应急处突的极限压力下锻造决断胆识,方能练就“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
以“知行合一”为锚:在躬身实干中书写担当答卷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年轻干部若只做“知识的存储器”,终将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浙江“千万工程”历经20年迭代升级,正是靠着驻村干部用“脚底板”走出来的民情账本、“白加黑”研读的政策文件、“钉钉子”落实的产业规划,才绘就了美丽乡村新图景。雄安新区建设者以“数字孪生城市”为战场,边学BIM技术边搭建“未来之城”框架;上海浦东“营商环境体验官”化身企业“陪跑员”,在解决问题中练就“政策创新+服务升温”的硬功夫。这些生动案例表明:破解“本领恐慌”,必须坚持“学中干、干中学”,把群众吐槽的“问题墙”变为攻坚“任务单”,将“新矛盾”转化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让“本领升级”的答卷写在田间地头、车间码头、云端智谷。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新时代年轻干部的“本领恐慌”,不应是畏葸不前的借口,而应成为砥砺奋进的冲锋号。唯有以“归零心态”拥抱变革、以“空杯心态”求知若渴、以“赶考心态”实干争先,方能在“恐慌—学习—突破”的螺旋式上升中,成长为既能“仰望星空”谋全局、又能“脚踏实地”解民忧的时代栋梁。当更多年轻干部以“硬核本领”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忠诚可靠、堪当重任”的殷切期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必将汇聚起澎湃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