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薛璇:以“梅语”淬炼党性 让纪律之花永绽清芬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薛璇  日期:3/26/2025 字体: [大][中][小]

    寒梅傲雪,以其“凌寒独自开”的坚韧、“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洁、“散作乾坤万里春”的赤忱,为世人谱写了一曲冰霜中的生命赞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要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重要论述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新时代党员干部以梅为鉴、以纪为尺的修身之路。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当下,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梅语”为精神密码,将党纪学习教育内化为“梅骨”“梅香”“梅魂”,让党性修养在纪律淬炼中愈发纯净,让为民初心在知行合一中绽放光华。

    铸“梅骨”: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定力学纪明纪,让纪律成为破冰融雪的“精神钙片”。

    梅花于苦寒中扎根,在孤寂中蓄力,终以铮铮铁骨冲破冰雪封锁。党纪学习教育的深化,同样需要这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学完即止”“过关就好”的懈怠心态,殊不知纪律建设如逆水行舟,稍有松懈便会思想滑坡。《条例》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品”,而是常读常新的“案头书”。党员干部当以梅为师,把逐章逐条学、对标对表学、联系实际学作为“必修课”,既要深挖“六大纪律”背后的政治逻辑,又要细嚼“负面清单”蕴含的警示深意,更要结合典型案例“照镜子”“正衣冠”,在“学—思—践—悟”的循环中筑牢信仰之基。正如梅枝在风雪中愈显遒劲,纪律意识也需在反复锤炼中化为“条件反射”,成为抵御诱惑、破除“心中贼”的刚性铠甲。

    养“梅香”:以“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自觉知畏守戒,让正气成为抵御污浊的“天然屏障”。

    梅花不争春色,不染尘埃,其香清逸幽远,恰似党员干部应有的清廉本色。现实中,个别干部在“芬芳之时”迷失方向,或因“小恶无伤”放松警惕,或因“人情往来”突破底线,最终坠入腐败深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巩固,关键要在“慎独慎微”处见真章。党员干部须从《条例》中读懂“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告诫,常思“白袍点墨”之戒,常怀“堤溃蚁穴”之忧,既要在大是大非前站稳立场,又要在小事小节上守住防线。当学梅花“俏也不争春”的淡泊,面对名利诱惑时多算“政治账”“民心账”,少打“利益算盘”;当效梅花“清气满乾坤”的坦荡,以公开透明接受监督,以廉洁自律赢得信任,让一身正气成为穿透歪风邪气的“阳光利剑”。

    传“梅魂”: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挺纪于前,让行动成为温暖民心的“破冰春风”。

    梅花怒放时,以绚烂装点寒冬,用芬芳传递春讯,恰如党员干部当以纪律之力托举民生温度。党纪学习教育的最终落点,在于将“守纪律”转化为“办实事”的动能。现实中,有的干部把“不逾矩”异化为“不作为”,以“躺平式”履职逃避责任,这本质上仍是党性不纯、纪律不严的表现。党员干部当摒弃“避嫌不干事”的消极心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擦亮纪律底色:在乡村振兴一线,既要严守资金使用红线,又要创新思路带领群众致富;在民生服务领域,既要防范“微腐败”侵蚀民心,又要主动破解急难愁盼;在改革发展前沿,既要守住风险防控底线,又要敢闯敢试释放活力。唯有将纪律约束与干事热情统一于为民实践中,方能如梅花般“散作万里春”,让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躬身为桥”中感受到党纪的温度与力量。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梅语”,是纪律规矩下的忠诚誓言,是知行合一中的为民答卷,更是新征程上永不停歇的赶考脚步。当每一位党员都能以“梅骨”立身、以“梅香”养德、以“梅魂”践诺,全面从严治党必将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果也必将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且看这片初心热土上,千万朵“纪律之花”凌寒绽放,清气浩然,山河皆春!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