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张洪瑜:年轻干部当以“三知”修身立业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洪瑜  日期:6/25/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如何在成长道路上锚定坐标、行稳致远?“肯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六个字,恰是破题的关键,这既是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更是干事创业的实践准则,需以辩证思维深刻体悟,在知行合一中践行担当。

    年轻人要“肯知足”,在物欲诱惑前守住“心界”,以淡泊明志筑牢底线。“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忧。”年轻干部初入职场,常面临物质条件、晋升节奏等现实考量,若在个人待遇上“不知足”,便容易被功利心裹挟。君不见,少数年轻干部因贪图小利走向贪腐歧途,本质上正是在“知足”二字上失了分寸。肯知足,不是安于现状的躺平,而是对个人得失的理性认知:在生活中不盲目攀比物质享受,在岗位上不斤斤计较一时得失,把“知足”化作“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定力。就像扎根基层的选调生们,住着简陋宿舍却甘之如饴,只因懂得“知足”是守住初心的第一道防线,唯有放下对个人利益的执念,才能把精力聚焦于群众的“柴米油盐”。

    年轻干部要“知不足”,在本领恐慌中找准“短板”,以空杯心态锤炼能力。“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新时代对干部能力的要求日益多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等领域,都需要年轻干部打破“舒适区”。有的干部习惯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有的在群众工作中“嘴笨手拙”,本质上都是对自身短板认识不足。知不足,是一种清醒的自我审视:敢在基层一线“蹲苗”,在矛盾冲突前“亮剑”,在群众批评中“照镜子”。有年轻干部为学会方言走村入户,为弄懂产业政策扎进田间地头,正是因为明白“本领恐慌”是成长的“必修课”,唯有以“归零”心态学政策、学方法、学群众语言,才能让能力跟上时代步伐,避免沦为“花瓶干部”“纸上干部”。

    年轻干部要“不知足”,在事业追求上永攀“高峰”,以进取姿态扛鼎担当。“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年轻干部当永葆“不知足”的进取精神,在事业的征途上勇立潮头、永攀高峰。这种“不知足”,绝非贪得无厌的索取,而是对卓越的执着追求、对使命的坚定践行。面对改革发展的重任,他们应主动走出“舒适区”,敢于向难点“叫板”、向高峰“宣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在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攻坚克难,在民生服务的细微之处精雕细琢。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运河区小王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