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新桥新村小游园广场已是热闹非凡。30多个摊位整齐排列,鲜嫩的蔬果琳琅满目,菜农们忙着整理货物,早起的居民穿梭其间挑拣询价,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成充满烟火气的晨曲,这是南通规范摊点管理后呈现的新景象。记者昨日从市城管局获悉,市区通过“建、改、划”相结合,已设置“潮汐式”疏导点21处、“固定式”便民摊点24个、集中夜市18个,让“马路市场”变身规范有序的“路边市场”。(7月9日《南通日报》)
一直以来,“马路市场”就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对于不少农户来说,在“马路市场”售卖农产品,不仅能省去租金,还能实现家庭经济增收,可谓是一举多得;而对于广大市民来说,“马路市场”上的农产品价廉物美,经济实惠;尤其是对于整座城市而言,“马路市场”的存在,让城市充满了商业气息。
但曾几何时,在一些城市里,“马路市场”因占道经营影响交通,乱扔垃圾破坏市容,而被当地城管部门“一刀切”地予以取缔和禁止。虽然“马路市场”被取缔和禁止之后,城市交通和市容市貌确实大有改观,可没了“马路市场”的城市无疑少了一股商业气息。
近年来,各地城市“马路市场”的农户们和城管之间发生冲突的事件屡有发生。为了取缔“马路市场”,城管也是绞尽脑汁,有的强行没收农户的农产品,有的给予经济处罚,更有甚者,有的竟用高压水枪驱赶农户们,这也导致农户们和城管之间不断地发生肢体冲突,甚至导致两败俱伤。
一边是“马路市场”给城市带来了商业气息,一边是“马路市场”影响了城市交通和市容市貌,如何平衡市容管理与民生需求的关系,便成了考验城市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此次,江苏省南通市通过设置潮汐式疏导点、固定式便民摊点、集中夜市等方式,规范“马路市场”之举,无疑是一种城市善治,既彰显城市管理温度,又体现城市管理智慧。可以说,“马路市场”不仅较好地平衡了市容管理与民生需求的关系,而且也契合了民意。同时,这也说明,只要城市管理者能够认识到“马路市场”对于民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重要性,就一定会善待、善治“马路市场”,而非“一刀切”式的取缔和禁止。
期待有更多的城市学习、借鉴和推广江苏省南通市规范“马路市场”的好做法,不妨多些“农户视角”,多些“民生关切”,通过规范“马路市场”的便民、惠民举措,既给城市带来商业气息,又给农户带来民生温度。(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