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不是“一成不变的模板”,而是“与时俱进的活水”。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群众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墨守成规的党建模式难以激发活力、凝聚人心。唯有打破思维定势,解锁基层党建“新玩法”,才能让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真正成为点燃基层发展的“新引擎”。
“云端党建”破时空,学习教育“不打烊”。传统党课“你讲我听”的单向模式,容易让党员产生“审美疲劳”。如今,不少基层党组织把党建工作搬到“云端”,解锁“线上+线下”融合新场景。比如在短视频平台开起“微党课”,用动画、小短剧等形式把政策理论讲明白;建立“云端党支部”,线上开展活动,大家实时聊想法,让在外务工党员“离家不离党”;创办党建学习小程序,可以通过打卡、知识竞赛等形式攒积分兑奖品,激发党员们的学习热情。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新玩法”,让党员教育更灵活、更生动,也让党的理论政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群众心里。
“党建+服务”接地气,群众办事“零跑腿”。服务群众是基层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可“坐等群众上门”的传统服务模式,早已跟不上群众需求。许多基层党组织跳出“办公室党建”的局限,解锁“党建+便民服务”新路径。比如在社区打造“红色代办队”,党员志愿者主动上门为老人、残疾人办理医保、养老认证等业务;在农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整合社保、民政、农技等服务资源,推出“一站式办理”,让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帮”。这些贴着群众需求的“新玩法”,让党建工作从“务虚”变“务实”,也让群众感受到“党在身边”的温暖。
“党建+治理”聚合力,基层难题“一起解”。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单靠党组织“单打独斗”难见实效。不少地方解锁“党建+多元共治”新机制,把党员、群众、社会组织等力量拧成“一股绳”。比如在街道办事处建立“红色议事厅”,党员带头召集业主、物业、社区干部围坐商量,解决停车难、绿化差等“老大难”问题;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推行“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挂钩几户村民,收集诉求、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这些凝聚合力的“新玩法”,让党建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也让基层发展有了“众人拾柴”的强劲动力。
解锁基层党建“新玩法”,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让党建工作更贴合时代、更贴近群众。当党建从“刻板印象”变成“鲜活实践”,从“被动完成”变成“主动创新”,就能真正激活基层的“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民生改善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土壤中扎得更稳、更深。(滦平县红旗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