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博游成为文旅市场的一股热潮,越来越多游客走进博物馆,期待透过文物与历史对话。与此相伴,专业讲解服务需求激增,成为连接公众与历史文化的重要桥梁。然而,热潮之下乱象丛生,部分讲解者以野史替代正史,哗众取宠;一些自媒体账号信口开河,追逐流量。这股歪风若不及时刹住,不仅误导游客认知,更将损害文化传承的根基。(9月28日 澎湃新闻)
当历史被娱乐化、真相被流量裹挟,文博场所的教育功能正在遭受挑战。这种将历史当作消遣素材的行为,本质上是对文化的不尊重。当野史取代正史,当戏说掩盖真相,游客收获的并非知识,而是被扭曲的认知。长此以往,公众的历史观将面临被误导的风险,文化传承的严肃性与准确性也将受到侵蚀。
要让文博热不仅停留在表面热闹,更能转化为深厚的文化滋养,推进讲解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势在必行。首先,应加强标准建设,制定文博讲解服务规范,明确讲解内容的质量要求与边界底线。博物馆可针对不同展览开发标准化讲解脚本,为各类讲解服务提供权威范本。同时,建立讲解内容审核机制,确保传播的历史知识准确可靠。
其次,强化人才培养是解决乱象的根本之策。应鼓励高校、文博机构加强专业讲解人才培养,开设相关课程与培训项目。可探索建立文博讲解员资格认证体系,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同时,完善在职讲解员的继续教育机制,使其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升讲解水平。
再者,创新监管机制至关重要。文博场馆应加强对内部及第三方讲解服务的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传播虚假历史信息的行为予以约束。线上线下平台也应承担起内容审核责任,对散布历史虚无论调的自媒体账号进行规范。
此外,博物馆应当积极拓展官方讲解服务的覆盖面与吸引力。通过增加定时免费讲解场次、开发智能语音导览系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为游客提供更丰富、便捷的专业选择。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系列专家讲座视频在网络上获得极高点击量,证明专业内容同样能够吸引大众关注。
文博热的持续,离不开专业性的支撑。讲解服务作为文化传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公众的历史认知与文化素养。面对当前乱象,既不能因噎废食限制讲解活力,也不能放任自流损害文化传承。唯有通过标准建设、人才培养与监管强化三管齐下,才能让文博讲解回归教育本源,让游客真正从“看热闹”转为“懂门道”,让历史文化在准确、生动的讲述中代代相传。
当每一件文物都能被准确解读,当每一位游客都能享受到专业讲解的滋养,文博热才能真正转化为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为全社会注入持久的文化力量。(刘台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