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果晓丹: 以“时时上心”之态,书民生幸福答卷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果晓丹  日期:8/22/2025 字体: [大][中][小]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深刻论断,为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履职尽责指明了根本方向。从“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到“事事上心”的行动力,最终实现让群众“事事放心”的目标,这既是对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深刻把握。(8月22日 人民日报)

   “时时上心”,是对人民立场的坚守。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时时上心”,就是要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心怀苍生,以天下为己任。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到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深切忧思,都体现了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让人民摆脱压迫,过上幸福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如今,在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传承这份精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做到“时时上心”,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时时上心”,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难题。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从柴米油盐到教育医疗,从就业创业到养老保障,每一件看似琐碎的小事,都关乎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时时上心”,就要把这些小事当作大事来抓,用心去倾听群众的声音,用情去感受群众的冷暖,用力去解决群众的问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贫困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他们不畏艰辛,不惧困难,用汗水和心血换来了贫困地区的巨大变化,让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时时上心”,要以实干担当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实干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担当是成就事业的“硬支撑”。“时时上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在乡村振兴中,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同时,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时上心”的态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扛在肩上,以实干担当为笔,以民生幸福为墨,书写新时代民生发展的壮丽篇章,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成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做到让群众“事事放心”。 (作者单位:昌黎县刘台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