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赵姗姗:用脚踏实地筑牢青春基石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姗姗  日期:11/7/2025 字体: [大][中][小]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脚踏实地,从来不是墨守成规的代名词,而是青年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成就事业的根本遵循。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唯有褪去“浮躁气”、涵养“务实风”,以“钉钉子”精神深耕岗位,以“挑大梁”姿态担当作为,才能在实践的沃土中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

    脚踏实地,首在“扎根”,于基层沃土中汲取成长养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青年干部了解民情、增长才干的“第一课堂”。不同于办公室里的文字材料,基层的每一件事都连着群众的“柴米油盐”,每一个问题都关乎百姓的“急难愁盼”。青年干部若想避免“纸上谈兵”,就必须主动走出“舒适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田间地头听民声,到街头巷尾察民情。就像驻村书记黄文秀,放弃城市的繁华,一头扎进百色的大山,用脚步丈量村庄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倾听农户的每一个诉求,最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青年干部当以这样的“扎根”姿态,把基层当作成长的“练兵场”,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读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将实践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青春的根系在基层沃土中扎得更深、更牢 。

    脚踏实地,贵在“务实”,于平凡岗位上锤炼过硬本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青年干部大多身处具体岗位,面对的是重复的流程、琐碎的事务,但若因此敷衍塞责、消极应付,便会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境。相反,那些把“小事”当“大事”办,把“细节”当“关键”抓的干部,往往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凡。“最美奋斗者”黄大年曾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他归国后扎根科研一线,带领团队日夜攻关,用7年时间填补了我国深部探测领域的多项空白——这份成就,正是源于他对每一个数据的严谨核查,对每一次实验的反复打磨。青年干部当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无论是撰写一份报告、组织一次会议,还是接待一位群众、处理一件纠纷,都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唯有在“务实”中积累经验、在“实干”中提升能力,才能练就“挑重担”的硬脊梁、“啃硬骨头”的真本领 。

    脚踏实地,要在“担当”,于时代浪潮中书写青春答卷。“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新时代赋予青年干部新的使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各项任务艰巨而繁重,容不得半点“虚功”,更需要“实干家”而非“清谈客”。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风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这才是青年干部应有的“担当”姿态。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青年干部冒着酷暑严寒,走遍千家万户,攻克一个个贫困堡垒;疫情防控一线,年轻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义无反顾,用坚守筑起生命防线;科技创新前沿,青年科研人员勇攀高峰,为国家突破“卡脖子”技术贡献力量。这些生动实践证明,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脚踏实地把每一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在时代的考卷上写下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民的答案 。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干部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笃行不怠,在基层扎根中坚定信念,在务实干事中锤炼本领,在担当作为中成就事业,才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发展和改革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