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其成长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系到时代使命的接力传承。在基层实践中,青年干部需学会“做”“站”“走”的智慧,以行动践行初心,以姿态彰显担当,以脚步丈量责任。
一、“做”——俯下身来,在实干中扎根
做,是撸起袖子的行动力,是脚踏实地的真功夫。 青年干部初入基层,常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挑战,唯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才能把“办公桌”搬到群众炕头、把“政策书”写进田间地头。
做“热锅上的蚂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急难险重任务,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积累经验:帮农户打通农产品销路、为老人解决医保报销难题、在暴雨中排查危房隐患……每一件小事都是成长的“试金石”。
做“会说话的干部”,摒弃“官话套话”,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拉家常、讲道理,让政策落地有温度,让服务群众有热度。真抓实干不是喊口号,而是把“想做事”的热情转化为“能做事”的能力、“做成事”的担当,在泥土中扎根,在磨砺中成长。
二、“站”——挺直腰杆,在坚守中立心
站,是顶天立地的姿态,是信念如磐的定力。 青年干部身处复杂环境,需站稳“立场”、挺直“脊梁”,方能在诱惑与挑战面前不偏航、不动摇。
站稳“人民立场”,把“为人民服务”刻进骨子里,不做“面子工程”“政绩盆景”,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面对基层矛盾纠纷,不推诿、不逃避,敢站出来说公道话、敢豁出去办实事,做群众心中“靠得住”的贴心人。
挺直“纪律脊梁”,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严守廉洁底线,不被小恩小惠迷惑,不被歪风邪气裹挟。无论面对利益诱惑还是人情世故,都能保持清醒头脑,以“一身正气”树起青年干部的良好形象。站得住,才能行得远;立得正,才能走得稳。
三、“走”——迈开步子,在开拓中致远
走,是勇毅前行的姿态,是破局开路的魄力。 新时代对青年干部提出新要求,既要能“走稳”脚下的路,更要敢“走新”未探索的路。
走稳“脚下之路”,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用脚步丈量民情:走访脱贫户看政策落实、走进企业听发展诉求、踏入校园问教育短板……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避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能夯实成长根基。
走新“创新之路”,不困于传统思维、不拘于既有模式,敢于在改革创新中闯新路。比如,用新媒体手段宣传乡村旅游、借数字化技术优化基层治理、以“党建+”模式激活产业活力……在守正创新中突破瓶颈,在敢闯敢试中开辟新局。青年干部的“走”,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带着思考探索、怀着责任前行,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善开新局。
“做”“站”“走”,是青年干部成长的“三字诀”:“做”出实效,方能不负初心;“站”稳立场,方能行得端正;“走”好道路,方能抵达远方。愿每一位青年干部都能在基层大舞台上,以实干为笔、以坚守为墨、以开拓为纸,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