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方,存在这样一种“盆景式”干部:他们像精心雕琢的盆景,外表光鲜亮丽,摆在显眼之处,却扎根不深、难以经受风雨,只为装点门面,实际作用有限。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这种“盆景式”干部与时代发展需求背道而驰,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决拒绝成为其中一员。
“盆景式”干部有诸多典型表现。有的热衷于“作秀”而非“做事”。他们在工作中,不是将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专注于制造亮点,打造“政绩盆景”。例如在一些扶贫项目中,不考虑项目的长期效益和群众的真正需求,只建设一些表面好看、能吸引眼球的短期工程,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对脱贫攻坚帮助不大,一旦上级检查结束,这些项目便陷入停滞。有的干部习惯“等靠要”,缺乏主动作为精神。他们如同被精心呵护的盆景,依赖上级的指示和扶持,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是等待上级安排,伸手向组织要资源、要政策,错失发展机遇。还有的干部只注重个人“小圈子”,不顾整体发展大局。他们把心思花在经营人际关系上,在单位内部拉帮结派,为小团体谋取私利,对单位整体工作和集体利益置若罔闻,破坏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工作氛围。
“盆景式”干部的危害不容小觑。从群众利益角度看,他们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工作不务实,导致民生项目无法真正落地生根,惠民政策不能有效实施,群众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发展成果,降低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从地方发展层面而言,这种作风阻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盆景式”干部追求短期政绩,忽视了长远规划和基础建设,使地方发展缺乏后劲,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矛盾逐渐积累,影响了地方的稳定和繁荣。从党的事业高度来说,“盆景式”干部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他们的不良作风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难以有效贯彻落实,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杜绝“盆景式”干部的产生,需多管齐下。强化思想教育是基础。通过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让干部深刻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个人的成长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摒弃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是关键。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体系,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不仅要看干部做了哪些工作,更要看这些工作带来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减少形式主义的考核指标,增加对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核权重,让真抓实干的干部得到认可和奖励,让“盆景式”干部没有市场。加强监督管理是保障。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对干部的工作作风、履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盆景式”干部的问题,对情节严重的严肃问责,形成有力震慑。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拒做“盆景式”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积极的行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属于新时代奋斗者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