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魏晓天: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答好作风考卷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魏晓天  日期:7/1/2025 字体: [大][中][小]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推进组织工作、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作风建设面临新挑战、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不仅是政治宣言,更是行动纲领。2025年5月,习近平在重要论述中指出:“作风建设要常抓不懈,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松懈,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深化整治、见底见效”。这为组工干部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党的“排头兵”,组工干部必须将作风建设融入干部、组织、人才、党建、主题教育及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积弊,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涵养新风,确保组织体系坚强有力。

    树立思想信标,认清“四风”顽疾的危害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老问题常以新面孔出现,侵蚀党的肌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如领导干部调研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一些地方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这些现象在现实中屡见不鲜,例如,近期一些地方在乡村振兴项目中,出现“痕迹管理”过度问题,干部忙于填表报数,却忽视实际民生需求,导致资源浪费和群众不满。组工干部必须从政治上认清危害,以“靶向治疗”破除形式主义: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减少“填表留痕”式检查,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把精力投入为民办实事中。同时,以“解剖麻雀”整治官僚主义,多坐群众板凳、多听真实声音,严防“盆景式调研”,确保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例如,在主题教育中,应推广“一线工作法”,推动干部下沉基层,直面群众痛点,避免“表演式走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筑牢信念根基,才能抵御歪风邪气。

    强化制度保障,推动作风建设落地生根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若成“纸老虎”,作风建设便无从谈起。党的二十大强调,“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坚持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组工干部需立足职能,将作风建设与组织工作深度融合。在干部选拔中,嵌入作风考察机制: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必答题”,对“带病提拔”问题实行终身追责,以“零容忍”态度维护清风正气。近期,有案例警示我们,如2023年某官员无视规定,操办父亲丧事收受礼金,加重了受贿情节,最终被查处,这凸显了制度执行的紧迫性。在基层治理中,创新监督方式至关重要:运用数字化手段,如信访举报平台,对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实时监控,严查“微腐败”背后的作风问题,让群众成为“监督员”。乡村振兴领域尤其如此,2024年有报道显示,一些地区因监督缺位,导致惠民资金被截留,引发公众关注。组工干部应推动“阳光村务”建设,将作风建设延伸至乡村治理末梢,确保政策红利惠及百姓。制度是硬约束,只有刚性执行,才能让新风正气充盈新征程。

    锤炼过硬本领,提升组工干部履职能力

    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取决于组工干部的能力与担当。面对新时代“能力不足危险”,必须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汲取自我革新力量。习近平要求:“破除‘惯性思维’,提升专业素养……推动干部从‘经验型’向‘复合型’转变”。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组工干部若固守老办法,易导致“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的短板,影响组织效能。例如,在人才工作中,一些地区因作风漂浮,人才政策落实不力,造成高层次人才流失,这迫切要求建立学习机制,重点整治本领恐慌。同时,严守纪律红线是涵养清廉本色的基石:严格执行“厉行勤俭节约”要求,规范公务接待、差旅报销等流程,定期开展廉政家访、家属助廉活动,将作风建设从“工作圈”延伸至“生活圈”。2024年,有物流搬运机器人项目会议中曝出违反八项规定案例,警示我们必须筑牢“防火墙”。在乡村振兴中,组工干部更需锤炼“实战”能力,推动主题教育与实践结合,如组织“田间课堂”,提升干部服务“三农”的专业素养,确保作风建设和组织保障同频共振。

    总之,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组工干部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答好作风考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核心,以习近平论述为指引,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让作风建设化风成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