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白泽阳:政治文化重塑的实践路径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白泽阳  日期:8/22/2025 字体: [大][中][小]

    政治文化作为政党生存发展的精神内核,决定着政治行为的价值取向与实践逻辑。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持续落实,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政治文化重塑工程,通过解构传统官僚文化的消极因子,建构与新时代党的使命相适应的新型政治文化,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深层精神支撑。​

    从文化解构维度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直指特权思想、等级观念等封建官僚文化残余。这类文化糟粕往往表现为脱离群众的优越感、漠视民生的官僚气,是侵蚀党的先进性的思想毒瘤。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通过明确禁止性规范与刚性约束,打破 "刑不上大夫" 的潜规则,消解 "官本位" 的价值迷思,从根本上动摇不良政治文化的存在根基,推动政治文化从 "特权导向" 向 "服务导向" 转型。​

    在文化建构层面,八项规定精神塑造着以 "严" 与 "实" 为核心的价值坐标。"严" 体现为对权力边界的清晰界定,将纪律意识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文化自觉;"实" 表现为对工作作风的刚性要求,使求真务实成为政治行为的默认准则。这种新型政治文化强调平等意识、群众观念与责任担当,通过制度反复强化,逐步替代传统官僚文化中的庸俗关系学与形式主义套路,形成与人民立场相契合的文化共识。​

    政治文化的重塑还体现为对社会文化的引领效应。党员干部的作风作为政治文化的外在表现,对社会价值取向具有示范作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所培育的清廉文化、务实文化,会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向社会传导,推动形成崇廉尚俭的社会风尚,压缩不良社会风气的生存空间,实现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

    这种文化重塑不是抽象的观念变革,而是通过具体制度执行实现的实践过程。从会议精简到文风改进,从接待规范到调研要求,八项规定精神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准则,使党员干部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完成文化认同的重构。当 "反对四风" 成为政治生活的基本共识,当 "为民服务" 成为政治行为的本能选择,新型政治文化便会转化为党的执政软实力,为国家治理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新乐市邯邰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