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白泽阳:基层政治生活的生成逻辑与功能实现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白泽阳  日期:9/5/2025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政治生活作为党内政治生态的微观构成,其存在与发展遵循着特定的生成逻辑,这种逻辑既植根于党的组织属性,又回应着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其功能实现则体现为政治整合与社会动员的有机统一。​

    从生成基础看,基层政治生活以政治共同体的建构为前提。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政治共同体的载体,通过共享的政治信仰、组织目标与行为规范,将分散的党员个体凝聚为具有行动力的集体。这种共同体属性决定了基层政治生活并非单纯的组织活动集合,而是通过持续的政治学习、思想互动与组织认同培育,强化党员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的价值认同,为组织存续提供精神纽带。​

    其运行机制呈现为党内互动与社会反馈的双向耦合。在党内维度,通过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安排,形成党员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交流与工作协同机制,实现党内关系的调适与优化;在社会维度,基层政治生活通过吸纳群众意见、回应社会诉求,将外部反馈转化为内部改进的动力,使党的组织活动始终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双向机制既确保了组织的自我净化能力,又增强了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功能实现层面,基层政治生活承担着政治社会化与治理协同的双重使命。政治社会化体现为通过常态化的组织生活,将党的政治要求内化为党员的行为准则,培养符合党的要求的政治素养与工作作风;治理协同则表现为以政治生活为平台,整合基层各类治理资源,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形成治理合力。二者的统一,使基层政治生活既成为党员政治成长的熔炉,又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治理枢纽。​

    价值维系的关键在于保持政治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脱离政治属性,基层政治生活易沦为事务性会议;忽视实践导向,则会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只有将政治引领贯穿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回应群众关切中强化政治意识,才能使基层政治生活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坚实支撑。​(新乐市邯邰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