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服务不仅要讲法律、守程序,更要懂民心、有温度。”市仲裁委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新时代法律服务的民生导向。对许多当事人而言,仲裁是“陌生领域”,复杂的流程、专业的术语、严谨的文书,让他们焦虑茫然,无形间拉开了与法治服务的“心理距离”。而市综治中心作为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成为敦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延伸便民服务的关键载体。仲裁委以市综治中心为核心枢纽,从群众“痛点”切入,将仲裁服务与综治中心的多元服务功能融合,把便民举措做在细微处,让“人情味”渗透到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市综治中心集政务服务、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每天接待着大量有各类诉求的群众。市仲裁委在此设立仲裁服务窗口与“一站式服务台”,安排工作人员与综治专员联合值守。当事人一走进综治中心大门,就可快速对接,咨询、流程、材料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借助综治中心联动机制,还能为群众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多元需求提供“一条龙”服务指引,避免群众来回奔波。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仲裁委在综治中心的支持下,设立“绿色通道”。综治中心提供调解室、休息区等设施,仲裁委提供优先立案、上门服务、文书解读等贴心帮助。腿部受伤的张师傅曾因工伤待遇赔偿申请仲裁,工作人员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后续多次主动上门收集材料、送达文书,还用方言讲解仲裁流程和权益保障要点,让张师傅无需奔波就能完成维权。
“很多当事人对法律程序不了解,一份冷冰冰的文书可能会让他们更加焦虑。”仲裁委工作人员介绍,在文书送达环节,除了按照法定形式送达外,工作人员还会逐条款解读文书内容,告知后续流程和注意事项。群众与工作人员面对面沟通,综治中心安静的调解室也为双方沟通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进一步缓解了当事人的紧张情绪。这种“文书+解读+指引”的服务模式,不仅帮当事人消除了“程序焦虑”,更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
这些藏在细节里的便民举措,拉近群众与法治服务的距离。敦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与市综治中心协同,让群众在每一个服务环节都能感受到便捷与温暖,也为法律服务民生化提供了生动实际。(作者单位:敦煌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