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夏隆: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夏隆  日期:10/17/2025 字体: [大][中][小]

    北京福田公墓内,吴石将军墓前的鲜花堆叠成墙,绵延五米,一位观众抚摸着墓碑道:“明知结果是牺牲,他们却义无反顾。”

    近期,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两岸同时掀起观剧热潮。这部首次以真实姓名和事件还原1949-1950年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作品,让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英雄烈士的事迹走出历史尘埃,引发台湾青年对身份认同与历史真相的深刻思考。

    真实再现,打破信息茧房的力作。《沉默的荣耀》作为首部基于在台隐蔽战线真实人物和故事创作的电视剧,以其惊人的真实度震撼了观众。该剧历史真实度高达80%以上——从蔡孝乾亲属关系中的“小姨子”等细枝末节的人物原型,到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社会生态,均有真实资料片段参考。总编剧卢敏直言:“想写的是理想主义者的追求,他们与逐名逐利者云泥之别。”剧中九成以上角色使用真名真姓,从吴石、朱枫到陈宝仓、聂曦,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真实的牺牲。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就义前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的绝笔;朱枫身中七枪仍高呼革命口号。这种对历史真实的敬畏与还原,让《沉默的荣耀》成为打破信息茧房的有力武器。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曾指出:“民进党当局编造的谎言逐渐被戳穿,制造的‘信息茧房’正在崩塌。”

    情感共鸣,血肉之躯的信仰抉择。该剧从未将英雄神化,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他们有血有肉的一面。吴石会在酒后唱起闽南乡音的歌谣,用“我身骑白马走三关”寄托对故乡的眷恋;他与夫人定下“约法六章”,对不理解自己的小女儿充满牵挂。朱枫也不是“全能特工”,初任交通员时的紧张生涩、轻抚儿女照片时的柔软,让革命女性的形象跳出刻板框架。导演杨亚洲表示:“英雄的孤独与坚守,本身就是最震撼人心的戏剧。”剧中人物不再是抽象的历史符号,而是有挣扎、有牵挂、有信仰的生命个体。他们的选择并非权衡利弊的算计,而是信仰驱动下义无反顾的担当。当这样的人最终为信仰献出生命时,那份感动与敬意才更能直抵人心。

    两岸回响,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本剧在岛内引发了热烈讨论和追看热潮。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何溢诚表示,由于高度还原历史,剧中很多情节有档案与文件背书,细节真实性强,人物真名实姓,演员演技到位,让台湾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能引发场景共鸣。台南青年林秉谦指出,原本以为台湾年轻人只对偶像剧感兴趣,结果《沉默的荣耀》一播,很多岛内“90后”、“00后”通过网络了解到这部剧,开始追问历史。台北青年陈奕婷感受到,这部剧集所展现的隐蔽战线历史,能让台湾民众了解到过去鲜为人知的故事,触动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感触。这种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让两岸同胞共同追寻那段不应被遗忘的记忆。本剧释放“统一进程加速”信号,反映中国文化表达从含蓄转向明示,并促进两岸青年树立正确历史观,强化“两岸同属一中”的认知,彰显对两岸统一的坚定信念。

    精神传承,从历史到现实的信仰之路。《沉默的荣耀》的热播,点燃了人们追寻那段历史的热情。许多观众看完剧后,特意前往北京西山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广场祭奠先烈。那里矗立着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英雄的雕像,两侧墙壁上刻着超过1000位英烈的名字。吴石的孙女吴红一家都深受吴石的影响。她回忆道,参加工作时父亲嘱咐她:“你爷爷用生命守护信仰,你要做的,就是用医术守护生命。记住,无论走到哪,都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揣好。”吴石的精神,也通过城市的记忆延续。在福州仓山区螺洲镇的吴石故居,剧集热播后迎来一波“打卡热潮”。更动人的传承,在吴石后代的人生里。1949年赴台前,吴石将长子吴韶成留在南京。吴韶成在南京度过青年时代,考入南京大学经济系,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建设者的身份延续父亲的家国情怀。

   《沉默的荣耀》落幕后,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参观人潮仍络绎不绝。四位英雄雕像的目光,仿佛穿越七十年时空,凝视着他们曾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一位大学生在广场留言簿上写道:“你们的名字或许沉默,但你们的故事已在我们的青春里回响。”英雄们用生命诠释:真正的荣耀,从来不需要喧嚣的呐喊,而是在最深沉的沉默中,用信仰书写历史的篇章。(作者单位:新城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