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张阳辉:“三措并举”践初心 书写党员担当新答卷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阳辉  日期:9/17/2025 字体: [大][中][小]

    面对新时代民生需求与发展任务,广大党员需以“真抓实干抓落实、勤学善思强本领、扎根基层联群众”为核心,将实干精神、创新思维、为民情怀贯穿工作始终,三者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共同构成新时代党员践行初心使命、服务群众的完整行动体系,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真抓实干敢吃苦,以“钉钉子精神”抓政策落实。面对政策执行中的“硬骨头”,无论是乡村振兴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还是民生保障里的服务覆盖不均衡,党员都要主动扛起责任,拒绝躺平心态、摒弃甩锅思维。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奔走在服务一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跟踪政策全流程,用“辛苦指数”换取政策落地的“实效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每一项惠民政策都不悬空、不落空。

    勤学善思强本领,以“创新思维”提履职能力。社会发展节奏快、政策更新快、技术迭代快,党员干部若不主动学习,极易陷入“本领恐慌”。一方面要紧跟政策导向,深入学习党中央最政策文件,精准把握核心要义,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工作“走偏”;另一方面要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认真学习电脑办公技能,熟练掌握智能化工具,用技术打破工作“瓶颈”。更要在学习中创新,探索“政策+技术”的服务新模式,让创新成为提升履职效能的“助推器”,确保服务不滞后、能力跟得上。

    扎根基层联群众,以“泥土情怀”知村情解民忧。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了解群众需求的“第一现场”。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坐在一起、聊在一处,从产业发展的困惑中摸清村里经济现状,从政策执行的吐槽中掌握落地堵点,从生活难题的倾诉中找准群众迫切需求。多走田埂路、多进农家门,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把村情民意记在本上、放在心上,让每一项决策都贴合基层实际,每一次服务都对接群众需求,用“零距离”联系架起党群干群的“连心桥”。(作者单位:中共博野县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