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高子怡:汛情如镜照担当 党旗引航破浪行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高子怡  日期:9/23/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华北、东北等地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防汛形势进入“七下八上”关键期。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战中,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以“汛”为令、向险而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为防汛救灾注入红色动能。

   “汛”考映初心,组织优势成“定盘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基层党组织迅速启动“平战转换”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硬核力量”。从村头巷尾的“党员责任区”到江河堤坝的“党员突击队”,从网格化排查到“叫应机制”响应,党组织成为凝聚民心的“主心骨”。如河北涿州某村党支部成立“党员护堤队”,24小时轮班值守,成功预警并处置管涌险情;山东临沂社区网格员逐户敲门转移独居老人,实现“零伤亡”。这些实践证明,越是危急时刻,越需要党组织发挥“统”的优势,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锋”线显本色,党员干部当“排头兵”。防汛救灾一线,处处可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身影。他们既是“侦察兵”——提前排查隐患、监测水情;又是“战斗员”——跳入洪水中封堵缺口、转移群众;更是“服务员”——搭建临时安置点、协调救灾物资。如吉林舒兰党员干部组成“人链”救援队,手拉手蹚过齐腰洪水转移被困村民;北京房山基层干部连夜调集抽水设备,疏通城市内涝积水点。这种“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的担当,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鲜明写照。

   “治”字谋长远,机制创新筑“防洪堤”。防汛救灾不仅是短期攻坚,更需长效治理。各地探索出“科技+制度”的双重保障:一方面,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雨情水势,提前预判风险;另一方面,完善“党员应急动员机制”,将新就业群体党员纳入防汛体系。如浙江推出的“防汛数字地图”实时更新险情点位,辅助决策调度;江苏无锡建立“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三级联动体系,确保预警信息“秒达”每户。这些创新举措,让防汛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筑牢了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防汛救灾是一场“大考”,既考验应急能力,更检验初心成色。当基层党组织成为冲不垮的“堡垒”,党员干部化作压不弯的“脊梁”,我们就能在风雨中筑起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这不仅是“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活注脚。

    风雨终将过去,但党旗引领的担当精神永不褪色。在防汛救灾的“大考”中,我们看到了组织的力量、党员的担当、制度的优势,更看到了人民群众与党同心同德的坚定信念。这,正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底气所在。(作者单位:吴桥县曹洼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