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高子怡:破“隐褒”之茧,铸“真批”之锋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高子怡  日期:10/14/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上,常能听到这样的“批评”:“老张加班太多不顾家,孩子开家长会总缺席”“李科长审材料太较真,连个标点都要反复推敲”。这类看似挑剔实则溢美的“隐褒式批评”,像一层温柔的茧,包裹着党员干部的真诚交流,消解着批评应有的锋利与实效。当前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破除这种“似贬实褒”的批评怪象,已成为提升组织生活质量、锻造过硬干部队伍的关键一环。

   “似贬实褒”的批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变种。表面看是“为你好”的关怀,实则隐藏着不敢较真碰硬的退缩心理。有的党员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批评意见当作人情交换的筹码;有的担心“说真话得罪人”,便用“工作狂”“完美主义”等中性词包装赞美,既完成了批评程序又不得罪人。这种“软批评”看似温和,实则架空了批评的监督功能,让组织生活沦为“你好我好”的社交场合,使“红脸出汗”变成“隔靴搔痒”。
深层剖析,“隐褒式批评”折射出党性原则的缺失与责任担当的弱化。从个体层面看,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刀刃向内”的勇气,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异化为“表扬与自我表扬”;从组织层面看,暴露出某些党组织对批评质量缺乏有效把关,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更需警惕的是,这种批评方式若长期存在,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那些敢于直指问题的同志反而可能被视为“不近人情”,最终导致整个组织的批评氛围趋于庸俗化、表面化。

    破除“似贬实褒”需要多管齐下。首要在于强化党性教育,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真批评”是最大的负责。可通过专题党课、案例剖析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理解“批评不是否定而是帮助,不是拆台而是补台”的深刻内涵。其次要完善制度设计,建立批评意见质量评估机制。比如要求批评意见必须包含具体事例、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三个要素,避免空泛的“优点包装”。还可探索“背靠背”测评与“面对面”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既保护批评者的积极性,又确保批评内容有据可查。最后要培育“闻过则喜”的组织文化,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对真正尖锐的批评报以“改过不吝”的坦诚,对“隐褒式批评”则明确指出不足,逐步形成“讲真话、听真话”的良好生态。

    破“隐褒”之茧,非一日之功;铸“真批”之锋,需久久为功。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开展批评,以“虚怀若谷,闻过则喜”的胸襟接受批评,我们的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展现出更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这,正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担当。(作者单位:吴桥县曹洼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