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其成效最终要由基层干部群众的切身感受来检验。当前,随着数字化手段的广泛应用,一些地方和部门却出现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新苗头:政务APP、工作群组过多过滥,强制推广、积分排名、打卡留痕层层加码,使得“手机响不停、表格填不完、精力耗不尽”成为部分基层干部的新困扰。这种披着“信息化”外衣的负担,不仅未能提升工作效能,反而挤压了深入实际、服务群众的时间与精力,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新时代的隐形变异,必须高度警惕、坚决纠治。
“指尖”之负,折射的是作风之弊、观念之偏。 表面看,是工作方法问题;深层次看,仍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在作祟。有的部门将线上点击量、登录率等同于工作落实,将线上留痕等同于履职尽责,将繁琐的线上流程等同于管理规范,本质上是以“信息化”之名行“繁琐化”之实,是传统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变种”。它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反而制造了新的“数字鸿沟”和“云端隔离”,使干部困于屏幕之上,疏离于群众之外,与转变作风、减轻基层负担的初衷背道而驰。若任其蔓延,将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为“指尖”松绑,关键在于树立实干导向、强化源头治理。 破除“指尖”之困,非一时之功,需综合施策、久久为功。首要的是端正政绩观,评价工作不看“痕迹”看“实绩”,考核干部不重“流量”重“质量”,引导广大干部将心思和精力用在刀刃上。要坚持源头管控,对各类政务APP、网络工作群进行集中清理整合,砍掉不必要的、合并功能重复的、关停长期不用的,严格新建应用程序的审核把关,从制度上遏制“指尖”泛滥。要优化管理方式,杜绝简单的强制下载、积分打卡、截图反馈,推动政务应用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形式”向“重实效”转变,让其真正成为提升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的工具,而非基层干部的沉重负担。
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目标是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 为“指尖”减负,绝非降低工作标准,而是为了挤出水分、提升效能,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去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抵制形式主义,主动倾听基层呼声,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唯有如此,才能让减负成果真正转化为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奋发作为的强劲动力,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作风建设永无止境,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其中的一场重要战役。我们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定力,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变异新动向,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赋能增效,让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的新风正气在新时代征程上更加充盈。(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